循环经济的青山模式
发布时间: 2019-04-17 18:25浏览量:181次来源:青山区字号:[ 大 中 小 ]分享:
青山区是我国中部地区最大的钢铁、石化、船舶产业基地。2007年,青山区获批全国循环经济第二批试点,2014年通过国家验收荣升为示范区。开展园区循环化改造是青山区实现转型升级和实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经过多年努力,循环经济的青山模式获得国家发改委充分肯定。
近年来,青山区始终把循环化改造作为践行绿色发展、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在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方面进行新的探索。以实施循环化改造项目为抓手,为68个生态修复等项目投入资金近200亿元。
2019年4月12日,国家发改委及专家组一行来青山区开展园区循环化改造终期验收现场核查。国家发改委环资司、验收组组长吕峥副处长认为,青山工业区基本完成循环化改造目标,专项资金使用符合规定,循环化改造成效明显,专家组一致同意青山工业区通过终期验收,待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
青山区发改局打造的循环经济青山模式亮点纷呈。
企业节能减排同行业领先。辖区内企业构建形成较高水平的清洁生产体系。在企业内部 “小循环”层面,园区强力推进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重点企业清洁生产水平达到同行业比较领先的水平。
园区已建成循环耦合链条。工业园区已构建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间循环耦合链条。试点以来,园区积极引导武钢、武汉石化等大企业寻找资源循环高效利用机会,园区内废物基本做到了“吃干榨净”。
社会各界循环经济氛围形成。全区社会各界已构建形成较为紧密的区域大循环格局。园区积极与周边区域合作,推动实现原料(产品)互供。
生态建设名誉全球。高起点高标准建成一批生态修复重大示范工程,青山江滩获得了国际C40大奖,戴家湖生态修复工程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形成了可推广、可复制的生态治理“青山经验”。
“互联网+”绿色发展成效显著。搭建了全国首家城市矿产在线交易平台,推动实现废物交易的便利化、高效化。
下一页:凝聚共识明责任 优化环境助发展